赣榆区海头镇:“三一三新”机制助力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
信息来源:赣榆政法 发布日期:2024-11-13 浏览次数:   字号:【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近年来,海头镇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省市区委关于基层治理的有关工作要求,创新基层治理“三一三新”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有力推动了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先后获批全国重点镇、国家级生态镇、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国家卫生镇、省生态文明示范镇、省市区文明镇,入选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微信截图_20241113084213.jpg

一图通览,勾画治理新画卷

(一)抓好清产核资,摸清发展底数。一是压实压紧工作责任。镇主要领导牵头挂帅,分管领导组织落实推进,明确各包村片长和村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将清产核资纳入季度考核重点,制定工作推进计划,定期召开清产核资推进会,对照清单开展“回头看”,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阻力。二是挂牌督办难点堵点。成立由镇分管领导任组长,镇纪委、农经、司法、执法等部门骨干力量为成员的工作专班进驻重点村,分析指导,盯人盯事逐项落实,及时总结推广工作经验,以点带面提升工作效能,全镇6788个资源类问题已整改完成6490个,整改完成率95.6%。三是产权交易应进必进。严格落实省农委、省委农办通知要求,全覆盖、全流程、全方位实行村集体资产资源进场交易,2023年荣获全市农村产权交易工作先进单位,今年上半年平台交易项目1977个,总金额3066万元,在全省乡镇街道交易数量中排名第一。

(二)抓实平安建设,管控风险隐患。一是加强领导,分工协作。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防范电信诈骗等平安建设工作,政法、司法、信访、派出所、法庭等多部门及镇村干部密切配合,共同参与。二是突出重点,防患未然。110路雪亮工程监控、燃气报警、多路高空高清探头等系统实现镇域覆盖,推进“梳网清格”专项行动,镇村联动近100辆各式巡逻车参与治安巡逻、夜间巡查等工作,摸排、整改隐患600余个(处),重大节日提前防范、每日研判。三是强化引导,提升质效。先后组织开展普法下乡、法律明白人讲座等活动110余场,开展入户走访、发放便民服务联系卡20000余户(份),悬挂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防范非法集资、铁路护路等宣传横幅800余条,打造大兴庄村反邪教“关爱之家”。

(三)抓牢特色产业,夯实发展底座。一是壮大海洋渔业经济。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依托海头中心渔港,加快推进设施渔业集中区、渔港经济产业综合区、海鲜电商产业园等综合项目建设,形成海产品育苗、养殖、捕捞、加工、仓储、打包、销售、冷链物流全产业链条,助力海洋经济实现新跨越。二是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位于大兴庄、李巷等村的1000亩水稻绿色高效示范片项目正在实施,白石头等村140亩大豆玉米复合种植工作有序开展,大官庄村农业合作社建设的2000余平方米桑果茶加工项目即将投产。三是培育龙头品牌企业。组织开展海鲜电商节、电商合法合规培训等活动70余场次,组织引导企业参加广交会、农交会,申报注册商标,培树神仙海苔、海龙娃等农产品特色品牌,现有神仙紫菜、海娃食品、恺骐食品等110家食品加工企业。

微信截图_20241113084146.jpg

一网联办,提升服务新效能

(一)项目跟办,一站式服务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一是链式招商,抢争起跑线。政府与产业链企业共同发力,以商引商,围绕海洋经济,2024年已外出招商10余批次,投资2亿元的海参加工项目、投资3亿元的预制菜加工项目、年加工5000吨虾制品项目和投资1.5亿元的水产品加工储藏等项目正在落地。二是一窗联办,一对一陪跑。镇便民服务中心开设公安户籍、市场、住建等15个服务窗口,客商只进一扇门,即可办理工商 注册、项目备案、食品经营许可证等手续,同步开通“电商一件事”等窗口,提供“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三是优化服务,助跑后半段。专人跟踪服务,协助办理项目用地、规划审批、水电路网等手续,执法检查采取“综合查一次”,扫码入场,不得随意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镇政府定期召开重点项目推进会,会办项目难题,排解客商顾虑。 

(二)村居改善,扮靓乡村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感。一是改善农房。倾力打造“海州湾渔港风情片区”,大兴庄、梁沙、海脐、小口、海前 5个村正在进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建,海脐、梁沙、大官庄、宅基4个村入选“江苏省生态文明示范村”,已有17个村、13个小区实现燃气入户,上半年办理建房审批事项1900余件。二是畅通路网。实施海龙路改扩建工程,建成海中路龙王河大桥,扩建G15沈海高速海头收费站,增加双向通行车道。2024 年,计划投入160余万元用于村组道路建设,硬化铺设村庄水泥路2.2万平方米;计划投资820万元,建设农路8.5千米,便利群众出行,助力农业生产。三是特色田园。大官庄村“桑葚采摘园”农家旅游项目每年吸引超2万名游客前来采摘游玩,龙北村打造“田园稻香”生态农业基地,吴村开发“林果飘香”特色果园。总投资750万元的宅基村“亲旅 乐农”省级特色田园乡村项目,进入收尾阶段。 

(三)政务便民,智慧印章助力民生服务便利化。一是线上线下融合,打造“1+29+N”便民服务体系。以镇便民服务中心为基站,29个村便民服务工作站为连接点建立线下服务网络,同步依托赣榆一体化平台建立线上服务(审批)网络,通过数据集成实现线上线下融合便民,政务服务效能大幅度提升。二是无纸化审批,便利群众办事。镇村干部同步开通一体化平台账号,通过手机端操作,群众办理业务只需要到村部,由村干部填报上传审批材料,即可逐级审批直至加盖电子印章完成审批事项,既实现无纸化办公,更高效服务群众,已办理审批事项17万余件。三是电子档案归档,信息检索更便捷。通过一体化平台数据库,全镇大小事项及时归档,形成电子记录,统一由数据局安全存储,避免了有可能因档案缺失带来的风险隐患,干部群众查询档案,可以通过关键词检索快速查找。目前海头镇已形成数据信息23万余条。

微信截图_20241113084118.jpg

一格会办,拓展解题新路径

(一)“网格代办,上门服务”,便利群众提质民生。一是闭环解决群众需求。网格员通过来访登记、入户走访等形式征 集群众需求,“小事不出村”村干部予以解决,复杂难题网格上报一体化平台,流转到有关部门或条线进行处理,上报人在平台上查看处理结果并对其进行评价,形成闭环。二是为重点人群提供“代跑腿”服务。农村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障群体人数不少,外出不方便,网格内的党员干部、志愿者组成网格服务队,为他们提供义务诊疗、免费取药、代灌煤气、收寄快递、代缴水电费、购买生活物资等服务。三是发展成果惠及百姓。依托村儿童之家提供少儿托管服务,龙河村、北朱皋村等发放500-2000元不等的大学生录取奖励金,海脐村发放2000元入伍奖励金,大官庄村开办“幸福大食堂”,建成老年公寓,解决老人“吃住”问题,努力提升群众幸福感。 

(二)“网格吹哨、干部报到”,着力化解矛盾纠纷。一是配齐配优网格力量。全镇共29个行政村,划分网格61个,微网格364个,配备网格员61名,为其配备网格巡逻车61辆,落实《网格员专项考核激励办法》《网格员薪酬待遇体系》,压实工作责任,保障网格员薪酬待遇。二是打造村级基层治理服务工作站。通过前台登记、走访摸排等形式及时掌握矛盾纠纷线索,网格长组织研判,依托包括村干部在内、不少于10人的调解员队伍,通过上门劝解、村委会调解、现场化解等方式,已有效调解矛盾纠纷119起。三是提升基层矛调能力。建立“1+10+N”机制,借助视频连线、一体化平台事件上报等信息科技手段,统筹调动干部资源参与基层矛调化解。组织外出学习10余场次,借鉴先进地区基层治理经验。组织开展矛调经验分享活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三)“网格预警,围炉会办”,联席破解信访难题。一是畅通信访通道,提升预警能力。开通一体化平台信访事件上报流转渠道,在镇基层治理服务中心设立群众来访信箱、信访接待窗口,在村工作站建立群众来访登记,健全信访部门以及12345信息协作机制,确保信访风险有效预警,有关问题及时回复,信访回复率达100%。二是打造基层治理一平台,融合办公更高效。综治办、指挥中心、司法所、信访办、派出所、法庭等部门联合入驻镇基层治理服务中心,内设矛盾调解、信访接待以及2个潮汐(综合)窗口,设有“人民调解工作室”“融合法庭”“渔家调解室”“电商调解室”等功能室。三是建立“围炉会办”机制。制定并落实镇党委书记接访(下访)工作日、领导班子信访接待值班制度,针对信访难点问题,镇主要领导牵头各部门(条线)定期召开联席会办会议,将难点问题细分为堵点环节,“围炉会办”,逐个破解,近年来有效化解信访案件80余件。

微信截图_2024111308405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