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灌南司法局坚持把法治文化阵地作为法治文化宣传的重要载体,创新探索“法”“景”融合新路径,推动法治文化从“景观化”向“实效化”转变,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感到法治力量。
法治阵地“连珠成串”
“长廊就在家门口,成了我们老哥几个的‘快乐大本营’。”
正在下象棋的周大爷乐呵呵地说,“我经常约老朋友过来下棋,不仅能放松心情,还能学习反诈知识……”顺着老人手指的方向,藤蔓缠绕的仿古廊架上,简洁易懂的反诈口诀、“投资养老”“代办社保”等防骗局的宣传展板与绿植相映成趣。
在灌南,法治风景信步可寻。从随处可见的法治宣传标语,到引人驻足的法治文化长廊;从贴近群众生活的护老反诈主题公园,到聚焦营商环境的法治文化广场……如今,这些法治微景观已深刻融入灌南镇村的街巷肌理,成为群众茶余饭后的“法治课堂”。
在宪法法律教育体验中心,VR技术让群众“穿越”到庭审现场;在何庄村德法公园,村民晚饭后常聚在一起讨论新出的法律知识宣传展板;灌小竹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的“法治树洞”,则用童言童语解答孩子们的法律困惑……
近年来,灌南县借助“法治+微景观+民生”三维融合模式,形成一批有规模、有特色、有影响的法治文化阵地,让“法润灌南”的品牌既有四梁八柱的稳固骨架,更具备血肉丰满的生动质感。
法治地图“扩线成面”
“嘀”手机轻轻一扫,一幅法治文化地图就呈现眼前!
近日,灌南县“30分钟法治文化阵地圈”电子地图正式上线,该地图分类整合了全县38个法治宣传教育阵地,群众“一键点击”就可以轻松地导航至附近的阵地,获得普法服务。
“同学们,如果遭遇校园欺凌,你该怎么办?”三口镇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内,30余名小学生正跟随法治电子地图的智能导航,开启一场别开生面的法治研学之旅。
“没想到学法可以这么好玩!”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生产的重要空间。作为法治建设的重要一环,网络普法则是依法治国方略在网络领域的具体实践,进一步深化网络普法工作,能够有效提升网络普法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提高全民法治素养。
灌南“30分钟法治文化阵地圈”电子地图通过全景式展示阵地分布,智能化导航学法路线,实时化更新点位信息,将法治元素与灌南县新时代发展、自然景观及人文底蕴紧密融合,真正实现“抬头见法、移步学法”的便利体验。
普法宣传“多维立体”
法治地图精准导航,普法宣传靶向赋能。
自“八五”普法启动以来,灌南县司法局持续推动“大普法”格局多点发力,以精准服务为核心、以阵地建设为基础、以形式创新为突破、以科技赋能为驱动,构建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法治宣传新格局。
“群众需要什么就讲什么,哪种宣传方式有效就用哪种”。
淮海戏的唱念做打、小品的诙谐演绎,将法律条文转化为生动故事,使法治精神与苏北民间艺术基因深度交融;《法治之光》系列短视频采用“故事+案例”的形式,将法治声音传至千家万户,实现传统普法与现代传播相得益彰;1844名“法律明白人”扎根基层,普法志愿者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集市……“面对面”将法律知识送到群众身边。
今后,灌南县司法局将充分发挥法治电子地图的作用,线上线下联动,通过精准化的活动,让法治宣传教育活起来,既接基层地气,又冒时代热气,更聚民心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