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榆区沙河镇:推动“融合法庭”赋能基层社会治理
信息来源:赣榆政法 发布日期:2024-11-22 浏览次数:   字号:【

为充分发挥融合法庭在服务基层社会治理,促进基层矛盾纠纷化解中的作用,赣榆区沙河镇立足辖区实际,打造基层治理服务中心,建立融合法庭,在重点村设立法庭e站,创建“法庭+乡镇+村”新模式,切实增强群众对“融合法庭”的认同感,真正让“融合法庭”成为群众解决矛盾纠纷的首选项,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信息共享:构建治理“情报网”

微信截图_20241122090601.jpg

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搭建高效的信息互通平台。村干部、网格员身处基层一线,熟悉民众生活状况与社情民意,能够及时察觉潜在的矛盾纠纷隐患,如土地纠纷、邻里矛盾等倾向信息,并迅速反馈至融合法庭。法官凭借专业的法律知识与丰富的司法经验,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研判,为镇村提供法律风险预警与防范建议。通过信息的双向流通,双方能够在矛盾纠纷萌发之初便采取针对性措施,将问题解决在源头,避免矛盾的扩大化与复杂化,实现从“被动应对纠纷”向“主动预防化解”的转变。截至目前,法官共参与全镇矛盾纠纷调解10件,成功化解矛盾纠纷8件,化解率80%。

联合调解:打造解纷“终点站”

微信截图_20241122090613.jpg

重点打造沙河镇基层治理服务中心,联合组建调解团队,整合人民调解员、村干部、法律工作者等多方力量,打造多元化调解平台。在处理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案件时,充分发挥镇村干部人熟、地熟等优势,先行开展调解,舒缓当事人情绪,厘清矛盾根源。对于涉及法律专业性较强的问题,由融合法庭及时介入,提供法律依据和专业建议,引导当事人依法维权。同时,新建沙河镇人民法庭,占地面积8.93亩,建筑面积3171平方米,现有员额法官3人,法官助理2人,书记员3人,计划于2025年5月投入使用。该法庭除负责审理辖区一审民事、商事、婚姻家庭等类型案件外,还负责审理全区涉金融纠纷案件。这种联合调解模式,让大量矛盾纠纷在基层得到妥善解决,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成为群众信赖的解纷“终点站”。

法治宣传:培育文明“新风尚”

微信截图_20241122090625.jpg

为提升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融合法庭与镇村共同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活动。常态化开展“三官一律”进网格活动,举办法律讲座、法律咨询、送法下乡等活动12余次,将法律知识送到群众家门口。此外,融合法庭还加大对普法宣传的投入力度,通过庭审直播、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提升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提高群众依法办事的自觉性,促进矛盾纠纷化于萌芽、止于未发,让“小法庭”发挥出了“大能量”。

协同治理:共绘治理“同心圆”

微信截图_20241122090650.jpg

在社会综合治理方面,融合法庭与镇村紧密协同,形成工作合力。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镇村组织动员群众参与治安巡逻、群防群治工作,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的管理和服务,融合法庭为镇村提供法律支持和司法保障,依法严惩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稳定。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镇村致力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优化公共服务、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融合法庭积极为镇村企业发展、农村土地流转、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提供法律咨询和司法服务,保障相关政策的依法依规实施。通过全方位的协同合作,融合法庭与镇村如同两个相互咬合的齿轮,紧密配合,共绘社会治理“同心圆”。

下一步

沙河镇融合法庭将紧紧依托镇基层治理服务中心,重心再前移、内外再衔接、源头再压降、持续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赣榆实践,进而实现矛盾纠纷抓小抓早,群众满意度持续攀升,为基层社会治理走深走实赋能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