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门入户,问需于民。近日,洪门街道启动新一轮“敲门行动”,主动靠前、精准对接,推动服务资源向网格倾斜,着力破解基层治理末梢难题,以实际行动擦亮群众生活的幸福底色。
敲门听民声,“贴心话”拉近心与心的距离
“王阿姨,最近家里下水道还畅通吗?”“李大哥,对物业服务有什么建议?”连日来,洪门街道的网格员化身“贴心管家”,深入居民家中、走访沿街商铺,在送上精心制作的“网格化便民服务连心卡”的同时,以拉家常的方式倾听群众心声,在深秋时节传递浓浓暖意。这张小小的连心卡,清晰列出了社区的服务内容和联系方式,成为居民随时可用的“便民宝典”。

每一次敲门,都是一次心与心的交流。工作人员手持民情记录本,耐心询问、细致梳理,从邻里漏水纠纷、老人使用智能手机困难,到小区路灯不亮、居民盼望修建便民路等各类诉求,一一记录在案。对于能现场解决的问题,立即协调处理;需多部门联动的,则第一时间上报并跟踪反馈,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回应、事事有着落”。
敲门解难题,“马上办”化解群众心头事
“以前总觉得找政府办事麻烦,没想到网格员主动上门,真把问题给解决了!”家住洪新社区的张大爷感慨道。他曾因楼下汽修店噪音长期困扰,却未主动反映。此次“敲门行动”中,他吐露心声,街道和社区当天便联系商家协调,调整营业时间并加装隔音棉,多年“心病”终于消除。

除了收集诉求,洪门街道也注重矛盾就地化解。工作人员化身“调解员”,针对邻里纠纷、物业矛盾等问题,现场沟通、耐心疏导。例如,洪门村两户村民因宅基地边界问题争执多年,村干部借走访之机,组织双方对照图纸讲政策、摆事实、融情理,最终促成双方握手言和。“都是乡里乡亲的,经这么一劝,心里也敞亮了!”当事人说道。
敲门促常态,“小切口”书写治理“大文章”
如今,“敲门行动”在洪门街道已形成常态长效机制。一本本民情记录簿写满群众的急难愁盼,一张张问题清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满意答卷。通过上门发放“便民服务连心卡”,洪门街道进一步畅通了居民诉求反映渠道,将“等群众上门”变为“送服务上门”。这张小小的卡片,不仅方便了群众联系,更成为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截至目前,街道已走访群众近千户,发放连心卡百余张,收集意见建议90余条,化解矛盾纠纷40余起,解决实际困难50余件。
“‘敲门’敲开的是家门,打开的是群众的心扉。”下一步洪门街道将持续推动“敲门行动”走深走实,把“诉求”办成“满意”,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切实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与满意度,共同建设更有温度、更加和谐的社区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