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之滨的赣榆区,是江苏的“北大门”,也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坚定践行者。近年来,赣榆区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引领,紧扣“整合资源、方便群众、运用法治、注重实效”要求,全力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探索出一条具有赣榆特色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全域覆盖,让群众诉求“就近办”
“多亏了镇里的综治中心,我和邻居的宅基地纠纷在家门口就解决了。”赣榆区柘汪镇村民老宋感慨地说。今年年初,宋大爷和邻居因宅基地边界问题发生争执,柘汪镇综治中心调解员第一时间介入,通过现场勘查、调解协商,仅用数天时间就化解了矛盾。
这是赣榆区综治中心建设成效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赣榆区以构建矛盾纠纷化解“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治理网络为目标,统筹推进区、镇两级综治中心建设。
在区级层面,赣榆区将综治中心建设纳入区委“10+1”现代化工程,打造“一平台三中心”(综合受理平台、人民来访接待中心、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布局,设置综合研判、访调对接、特色调解、检调、诉调、领导接访等多个功能室,及时开展调解化解,提供公共法律服务,形成矛盾纠纷化解“一站式”平台,实现矛盾不上交。
在镇级层面,在全区15个镇级综治中心推行“1+3”工作架构,由政法委员牵头,司法、信访、公安协同发力,设置受理分流、信访接待、调解、公共法律服务等功能区,统筹推进辖区风险隐患排查整治、重点人员联防联控、突发事件应急处突等工作,实现大事不出镇。
部门联动,让群众诉求“有人办”
“工钱到手了,这个年终于能过踏实了!”今年春节前,农民工老张在赣榆区综治中心拿到了被拖欠的工资。这起涉及32名农民工的讨薪纠纷,赣榆区综治中心协调人社、住建、司法等部门组成专班,仅用3天时间就完成调查、调解和工资发放。
在资源整合上,赣榆区综治中心按照“集中办公+协同联动”形式,通过“常驻+随驻”的方式推动法院、司法局、信访局、检察院、纪检监察等责任单位常驻,N家职能部门随叫随驻,形成“中心吹哨、部门报到”的快速响应体系,同时对于重大涉众型矛盾创新运用“专班推进”机制开展攻坚。
在机制运行上,赣榆区综治中心推行“一窗受理”“调解对接”等十大机制,优化“登记受理、分流交办、调处化解、综合协调、结案归档”五大闭环流程。群众诉求先由综合受理平台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再区分诉求分别进行访调、诉调等对接,确保矛盾纠纷化解全流程规范化。
2024年以来,区综治中心累计启动专班调解12批次,精准分流各责任单位32批次,成功化解多起群体性矛盾纠纷。
多元调解,让群众诉求“尽心办”
“李大姐,我们来给您送锦旗了!”今年3月,李某亲属因事故赔偿问题向“李大姐调解室”求助,调解能手李娟通过法理情相结合,最终促成双方就赔偿金额事宜达成一致意见。纠纷化解后,死者家属为表达谢意,主动给李娟送上了一面锦旗。
赣榆区综治中心以打造特色调解品牌为抓手,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形成“专业调解+品牌调解”的赣榆模式。
在推进专业调解方面,区综治中心创新设立“点调台”,建立金牌调解员、心理咨询师、法律工作者、医学专家等120人专业咨询服务团队,群众可根据需求“点对点”选择专家提供解纷咨询服务。同时全领域推进“9+N”专业行业调解委规范化建设,调整充实医患、交通事故、劳动争议等9家专业调委会,并吸纳电商、金融等行业协会力量,新组建6家特色调委,确保专业矛盾纠纷有“专业人办”。
在打造品牌调解方面,区综治中心设立“四心一金”调解室(舒心调解室、爱心调解室、仁心调解室、兵心调解室、金牌调解室),配备区级专职调解员19名。镇级结合地域文化特色,不断发掘创建具有地域特色的调解室,涌现“刚哥说事”“润心亭调解”“李大姐工作室”等多个调解品牌,充分发挥品牌调解工作室的独特优势。
2024年以来,全区共成功调处矛盾纠纷29360起,其中达成书面协议的6635起,协议金额3.66亿元,重大疑难复杂纠纷共366起。
智慧赋能,让群众诉求“高效办”
今年3月,赣榆区海头镇赵某因土地流转问题向镇综治中心求助,工作人员通过基层治理智慧服务平台录入案件、分流交办,仅用5天时间就完成调解并签订协议。
2024年11月,赣榆区打通基层治理服务智慧平台,平台纵向贯通区镇村三级,横向连接中心入驻部门、行政调解职能单位等,通过平台实现案件登记、分流、交办、统计等功能全流程数字化,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今年以来,全区累计录入案件1985条,结案1203件,办结率达61%。
该平台有效整合各方面信息,打破了各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实现数据共享和各部门协同作业,有利于形成合力,提高办事效率和群众满意度。
从“单打独斗”到“多元共治”,从“群众跑腿”到“数据跑路”,赣榆区综治中心以机制创新破题、以资源整合聚力、以科技赋能增效,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未来,赣榆区将继续深化“枫桥经验”实践,持续推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提质增效,以更高效的机制、更温情的服务、更智慧的手段,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供更多“赣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