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共建 你我同行 | 赣榆区:“梳网清格”精治理,“一格共治”暖民心
信息来源:赣榆政法 发布日期:2025-06-24 浏览次数:   字号:【

赣榆区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五治提升”关于“敲门行动”工作为载体,进一步提升群众满意度,精准服务群众,筑牢基层治理根基,积极调动网格力量开展“梳网清格”行动,全面排查各类重点人群、重点场所,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风险隐患,助推基层治理迈出新步伐,为全区安全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全员梳清“一张网”,凝聚共治合力

夯实治理根基

1.jpg

针对“居民结构复杂、服务领域广、治理难度大”等实际情况,以网格队伍为抓手,以日常巡查走访为基础,每年组织开展“梳网清格”行动,以“小切口”撬动“大平安”,实现“三个融合”。一是“顶层+基层”充分融合。区委政法委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安排部署“梳网清格”专项行动,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细化工作举措。各镇组织相关部门、村(社区)召开“梳网清格”分析研判会,明确责任清单,形成干群融合“一盘棋”共同推进的良好局面。二是“队伍+资源”充分融合。联合公安、民政、卫健、司法等部门、各村(社区)下沉的工作力量、村(社区)党员干部及网格员等群防群治力量,按照“分组分片、包干到人”的原则,深入各村(社区)逐村逐户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基础信息采集、安全知识宣传等工作,将基层治安防控触手延伸到每一个网格。全区36万余户每年全覆盖走访。三是“多元+机制”充分融合。坚持政法工作与村(社区)管理深度融合,推动“三官一律”人员进网格开展工作,与网格员、村(社区)干部、单位保安等建立“信息联采、民情联处、纠纷联调、求助联帮、反诈联宣、治安联巡、隐患联排”的“七联”多元共治模式,推动村(社区)工作从“单打独斗”向“全面融合”转变。

分类梳细“风险图”,精准施策防控

织密平安防线

2.jpg

以企业、校园、商铺为重点,坚持上门走访,以重点人群管控为重心,坚持常访常问,做到“敲响、敲暖、敲常”。一是敲响企业门,优化营商环境。树立“预防走在排查前,排查走在调解前,调解走在激化前”理念,突出“防范”职能,对辖区内企业、商铺、校园周边等场所进行全方位排查和安全检查,广泛收集影响社会治安稳定的各类信息,倾听企业意见,了解企业需求。行动以来,组织政法各单位走访重点企业51家,收集问题37条,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召开工作推进会,联合责任单位对收集问题逐一协调解决,切实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二是敲暖群众心,提升安全感。深入群众家中,通过拉家常的方式,了解群众需求,收集社情民意,用“群众听得懂的白话”宣传便民政策和防骗反诈、禁毒、交通安全、防火防盗等安全知识。2024年以来,走访群众80万余人次,解决群众各类“急难愁盼”问题2万余件,举办普法宣传280余次,普法受众35万余人,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三是常敲重点人群门,提升安全防范能力。紧盯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社区矫正人员、刑满释放人员等9类重点群体,按照“不落一户,不漏一人”的要求,建立一户一档,详细登记重点人员信息、目前状况,工作开展以来,共走访登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社区矫正等重点人群9700余人。并将人员名册交予相关部门,落实管控服务措施,做实做细重点人员服务管理工作,确保社会安全和谐稳定。

重点梳通“关键点”,优化服务供给

提升治理温度

3.jpg

“梳网清格”工作开展以来,赣榆区在矛盾化解、隐患排查、服务群众等关键点为群众出实招办实事,实现“三个确保”。一是解民忧,确保矛盾不上交。各镇联动相关部门、各村(社区)开展入户走访,收集社会不稳定动态,对苗头性、隐患性事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从排查预警、调解处置、跟踪回访到宣传预防,“四步走”化解矛盾纠纷工作法成为有力武器,全面排查化解矛盾纠纷。2024年以来,排查解各类矛盾纠纷6万余件。二是保民安,确保平安不出事。秉持“以防为主、打防并举”的思路,充分调动群防群治力量,开展巡防守护、夜间巡逻,编织治安立体防控新模式,在上下学期间组织村(社区)、学校站好“护学岗”,有力遏制可防性案件。各村(社区)每天组织村干部、社区民警、网格员、微网格联络员、老党员、志愿者等开展夜间巡逻,保障居民夜间出行安全。自行动开展以来共组织3000余人次参与夜间巡逻,为群众安全保驾护航。三是惠民生,确保服务不缺位。面对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态势,工作人员线下通过“梳网清格”行动,入户发放宣传册、面对面进行普法宣传等方式,线上通过微信公众号、网格微信服务群、朋友圈等媒体,累计开展反诈宣传2万余次,为居民的财产安全筑牢防线,将反诈宣传飞入寻常百姓家。组织各镇印发网格便民服务联系卡,由网格员张贴至户或发放至群众手中,2024年以来共印发便民联系卡17万余份,扩大了群众诉求渠道,提升精准化服务效能,基本实现“一格一群、一户一卡”,服务群众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