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援助护童行 青春助力共成长——连云港市“青援童长”法律援助志愿服务纪实
信息来源:连云港司法行政在线 发布日期:2025-09-01 浏览次数:   字号:【

8月28日,连云港市组织部分青援童长志愿者走进海州区检察院和市中级法院实地参观学习,并座谈交流,通过“看、听、问、思”多维体验,实现“司法实务+志愿服务”深度融合,同时也为从公法中心启航的青援童长暑期法律援助志愿服务活动画上圆满的句号。

“在大学第一个暑假我发现,法律援助的手掌是温柔的,它用公益和专业细细修补生命的广厦。虽然暑期活动结束了,但是志愿服务还将持续。希望未来我也能锻炼出一双温柔的大手,仔细拾起人间的沙砾,帮助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常州大学大一志愿者祁同学感慨道。

wechat_2025-09-01_093052_816.jpg

7月8日,连云港市启动由市司法局、团市委、省东海戒毒所等单位联合开展的“青援童长”大学生法律援助志愿服务活动,组织法学专业大学生志愿者提供普法宣传、法律咨询、权益维护等多元服务,打造“法学教育服务社会的实践课堂”。六支志愿服务队分赴各县区一线,将法律援助与普法宣传、安全教育、心理疏导等内容相融合,先后开展了快乐暑假“法”相随、普法巴士进大厅、“一户一策”困境家庭暑期关爱、未成年人家庭走访暨开学季活动等24场活动,涉及16个乡镇,走访25户家庭,活动覆盖400余名青少年,实现了法律援助志愿服务市县联动全域覆盖。

wechat_2025-09-01_093104_174.jpg

wechat_2025-09-01_093120_835.jpg

社区开设“亲子课堂”,通过?情景扮演、案例拆解?等形式,开展交通规范、网络安全及防欺凌知识讲解9场,亲子共学同答的同时,重塑亲子沟通方式。组织法援服务大厅开放日活动,组织未成年人扮演审判员、当事人等角色,完整模拟庭审活动3次,沉浸式培养未成年人法治意识,促进法援职能深入人心。结合乡镇传统节庆、大集等在农产品大集设置法律援助摊位,便民同时更亲民,打造大集“护苗”专摊?,发放印有维权热线和“法援十项便民措施”卡通扇、《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法律援助指南、民法典口袋书等材料200余份,将咨询、普法融入日常生活场景,吸引市民参与互动。联合村委共同法律资源相对薄弱乡镇开展“敲门行动”,登门赠送普法资料,居家解答法律疑惑。针对附条件不起诉青少年、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等特殊群体,开展开展“青春对话”4场,帮助特殊青少年群体感知大学生活,激发未来正向向往。赴社矫对象、行动不便的法援申请人家庭走访3次,聚焦反校园欺凌,通过分组讨论,形成《校园欺凌应对指南》和未成年人保护心理档案。

强化多方协作,建立“社区+学校+社会组织”协同模式,联合团委、高校、戒毒所等多方力量,构建区域性未成年人保护闭环;联合公安、检察院、法院开展服务指导,并共同打造法律职业实践场景图,提升服务质效,并让志愿者看到“未来的自己”。完善衔接机制,加强与社会救助、司法救助等部门的衔接,建立工作会商制度,开展特殊未成年人和困境儿童全流程服务,推动2起刑事案件受害未成年人获得司法救助,形成社会共治格局。协调对接江苏海洋大学等高校,推动法学教育与法律援助有机融合,强化人才储备,引入丰富学校资源充实“青援童长”项目。打造联动平台,依托各公法中心大厅、12348热线、市级“12355青少年服务台”等平台,集成咨询、调解、案件跟踪、质量评估等功能,进一步畅通未成年人及其家庭维权途径,确保服务精准高效。

建立多彩课堂,开设“连心援法治微课堂”“禁毒宣传公开课”“青春有问我来答”等系列课程17节,分别覆盖社区、中小学、高校、连新服务驿站等站点,结合不同需求,设置“游戏+授课”“体验+授课”“服务+授课”等不同实景课堂。打造多维路线,全市布局15条“研法”线路,覆盖“红色”法治中国路线、“橙色”安全自护路线、“蓝色”法治守护路线,配备青援童长志愿者引导、讲解,实现人员有阵地、阵地有知识、知识有实效。在赣榆区试点推进中小学设立法律援助服务联络点,明确联络员和指导员,择优安排律师与学校对接,定期联合学校组织普法宣传、法治讲座等活动,将事后救济延伸至事前预防,构建全程护航体系。

活动开展以来,连云港市积极响应新修订的《江苏省法律援助条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要求,?创新普法形式,精准权益保障,让大学生以专业能力守护儿童,同时在服务中深化社会责任感,实现青春力量与社会责任深度融合。活动既破解了传统法治教育的单向灌输困境,也为留守及困境儿童构建了“预防—教育—干预—巩固”的全周期守护体系,打造了“有温度的青少年权益守护网”,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了坚实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