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惠民实事在行动:2024年成果邀您共鉴(上篇)
信息来源:连云港司法行政在线 发布日期:2024-12-16 浏览次数:   字号:【

民之所盼,法之所行。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把办好办实法治惠民实事作为推动全面依法治市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和关键环节,每年发布一批回应民生诉求、兜底民生保障、增进民生福祉、服务民生发展的惠民实事。今年,市委依法治市办经过广泛征集,遴选出11个2024年度法治惠民实事项目。各承办单位全力推动项目落地生根,从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到强化弱势群体权益保护,从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到深化基层法治建设,每一项举措都彰显着法治的温度与力量。如今,这些项目已结出硕果,化作一个个实实在在的 “法治礼包”。现在,邀您来一起共鉴共享这些法治惠民成果吧。

一、市基层治理服务中心落成,多元联动解纷安民

1.jpg

市委政法委积极推进“四级”基层治理服务中心(矛盾纠纷调处中心)规范化、实体化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构建全市域统一、市县乡村“四级”贯通的“大调解、大治理”格局。今年建成的市基层治理服务中心,整合包括综治中心、人民来访接待中心、诉讼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12345政府公共服务中心等在内的多个中心,采取常驻、轮驻、随驻等联动机制,将调解、仲裁、法律服务等多功能集于一体,为群众提供全覆盖、全领域、全流程的纠纷化解服务。1月—11月,全市县镇两级平台线下受理矛盾纠纷55564件,调处成功52397件,调处成功率达94.3%,有力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诉源治理,抓好涉诉纠纷前端预防

2.jpg

市法院系统秉持 “抓前端、治未病” 理念,践行新时代 “枫桥经验”,率先在全省实现全部基层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整体成建制入驻县级基层治理服务中心,全市基层法院已建成镇级“融合法庭”94个、村级“融合法庭”80个、行业“融合法庭”6个。全市法院通过江苏微解纷平台共对接基层治理单位1702家,占全市基层治理单位的99.59%。依托“总对总”诉调对接机制对接调解组织22个、调解员42名。全市法院对接医患、商会等行业调解组织21个,增加诉前调解员至146名。目前,通过抓实融合对接与矛盾纠纷诉前分流化解,全市法院新收民事一审案件数由年初的上升8.92%,转为下降7.28%,降幅居全省第二位,有效从源头把控矛盾纠纷。

三、司法救助偕同社会救助,拉起联动救助网

3.jpg

推进司法救助工作与社会救助工作衔接机制建设,印发《关于建立连云港市检察机关国家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衔接机制的意见》。检察机关年内共开展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衔接115件。救助对象涵盖未成年人、困难妇女、残疾人、退役军人军属等多群体。从救助类型来看,心理疏导、教育保障、种苗技术支持、落实政策以及医疗、就业保障等多种形式并行,还涉及社会筹集资金救助、“一户一策” 帮扶及司法救助贷款等。凭借扎实工作,1 件案件获评保障妇女儿童权益典型案例,另有 1 件入选省检察院 “检护民生” 典型案例,彰显了连云港市在救助衔接工作方面的积极成效,切实为诸多困难群体送去温暖与保障。

四、深入开展“产业链+法律服务”,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 

4.jpg

围绕“1650”产业体系开展“产业链+法律服务”,市工信局举办全市工信系统企业合规管理专题宣讲会,组织面向海洋产业、硅材料产业领域企业开展送法活动,采取集中座谈和实地走访形式与多家企业面对面座谈交流,就企业提出的经济合同纠纷、知识产权、涉外贸易纠纷等问题给出法律意见百余条,向企业赠送习近平法治思想、民法典、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等政策法规书籍196本。在局微信公众号上设立“法治课堂”和“企业云课堂”专栏,今年以来“法治课堂”推送信息18期,“企业云课堂” 聚焦大规模设备更新等产业政策,累计发布 75 期,实现涉企政策法规常态化宣传,有效提升企业依法经营水平。

五、轻微交通事故不用等,“视频快处”速解决

5.jpg

市公安部门聚焦轻微交通事故处理痛点,通过视频通话方式,对轻微交通事故开展线上事故勘验、证据收集、人员信息确认、事故责任认定等工作。当前,我市依工作方案完善流程、明确职责、制定制度且依规张贴悬挂。全市 5 处快处中心均已启用,配备民警 8 人、辅警 18 人及电脑 22 台,主城区快处中心还抽调警力、新配设备。适用时间为 7 时至 19 时,覆盖全市道路。自今年起,通过视频快处交通事故达 3.2 万余起,同时间段车损事故快处率超 80%,这一创新方式有效简化流程、节省时间,极大提升了轻微交通事故的处理效率,缓解交通压力,为市民出行营造更便捷有序的交通环境。

六、解不动产旧患,守群众“安居梦”

6.jpg

市自然资源部门创新举措便民利企。办证点前置至安置房小区附近社区网点,方便群众办证。面对复杂办证情形,协调公证、税务等部门入驻并引入 5G 网络,借 “在线办理电子委托见证” 达成 “一站式” 服务。持续用好“办不成事”反映窗口、“12345”在线平台、信访举报等渠道,查漏补缺摸排,分类汇总登记,对新发生、属地政府、房地产社会矛盾处置专门机构反馈,充分运用多部门联动机制,“清单式”压差推进,力争出现一个、化解一个。截至目前,已完成锦屏新村、工人新村安置房首次登记1657户,办理转移登记722户;完成日常摸排219户,转移登记57户,有效提升不动产权证办理效率,保障群众权益。